如何正确计算月工资?

如何正确计算月工资?

在计算工资时,通常应考虑1、计算基数、2、计算方法、3、适用的劳动法律法规。特别地,计算方法这块,按21.75天还是30天计算很多人都分不清。正确的计算方法为:工资=月基础工资/21.75*月计薪天数*(出勤天数比例)。

一、计算基数

月制度工作日=(365天-104天双休日-11天法定节假日)÷12个月=20.83天

月计薪天数=(365天-104天)÷12个月=21.75天

日工资=月基础工资÷21.75(月平均计薪天数)

小时工资=月基础工资÷(月计薪天数21.75×8小时)

从用途划分来讲,20.83只是表示了月平均工作时间这么一个事实数据,其他时候是完全用不到的;而对于21.75来讲,则只是用于计算日平均工资和小时平均工资的时候用的到。
但在每月的工资计算中,实际的工作天数不是21.75,21.75仅作为一个平均数的参考值。

二、计算方法

1、利用21.75进行的正算和反算的错误案例

正算:工资=月基础工资/21.75 * 出勤天数

反算:工资=月基础工资-月基础工资/21.75*缺勤天数
上述的两种在实际应用中会直接出现工资利益倾向不均,是为错误的

代入个反面案例
正算:某员工基础工资5000,当月实际应出勤天数23天,员工请假一天,实际出勤22天,代入上面的错误公式就是5000/21.75*22≈5047,员工缺勤一天反而多发47。
反算:同样的员工,同样的基础薪资,如果当月应出勤天数是23天,员工只出勤了一天,剩余全部是事假,那么代入上面的错误公式就是5000-5000/21.75*22≈-57元,员工还要倒贴钱,显然是不合理的。

2、工资核算的时候错误的除以30天

月工资除以30天就是想表达休息日带薪的含义,那么计薪天数=应出勤天数+休息天数。
如果发生缺勤一天的情况下,该员工基础工资5000,当月自然天数30天,公司采用双休,应出勤天数为21天,法定节假日9天,就会出现5000/30≈166.7和5000/21≈238两种情况,相差过大从而导致薪酬核算的矛盾产生。
实际按照30天来做分母(二月用28天)这种对公司的利益其实也有损害,本来应该多扣的结果少扣了。
而对于员工来讲,如果认为休息日带薪,而安排周末加班,那是不是就不用发加班工资了,也违背了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的相关规定。

3、应当按照实际出勤天数与应出勤天数比例计算

正算法:工资=月基础工资/21.75*月计薪天数*(出勤天数比例)。
反算法:工资=月基础工资-月基础工资/21.75*缺勤天数*(出勤天数比例)月计薪天数=(月出勤天数 + 法定节假日天数)。
出勤天数比例=21.75/(当月应出勤天数+法定节假日天数)。
这样的话无论是哪种算法都会保持最后数据的一致性,不会再出现矛盾了。

如果是平时计算加班工资和节假日加班工资的话,则采用:
平常加班工资=月基础工资/21.75/8(日平均工作小时)*150%*实际工作小时;
假日加班工资=月基础工资/21.75/8(日平均工作小时)*200%*实际工作小时;
法定假日加班工资=月基础工资/21.75/8(日平均工作小时)*300%*实际工作小时;
例如某员工基础工资5000,5月应出勤天数21天,节假日1天,实际出勤天数20天,请事假一天,则
正算法:工资=5000/21.75*(20+1)*21.75/(21+1)≈4772.73;
反算法:工资=5000-5000/21.75*1*21.75/(21+1)≈4772.73。

 单休企业计算
工资=月基础工资/月应出勤天数*月实际出勤天数。
例如某员工基础工资5000,一周上六天,某月应出勤天数25天,请假一天,则工资=5000/25*24=4800元。

三、适用的劳动法律法规

中国的劳动法律提供了事假工资计算的一般指导原则,但通常留给各企业一定的灵活性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规则。法律通常规定,除非另有约定,否则不支付事假工资。

常见问答:

1、为什么大部分公司采用21.75天作为计算工资的标准?

这是因为21.75天是根据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得出的,它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基准,使得全年的工资计算保持一致性。

2、如果合同规定按30天计算工资,事假工资该如何计算?

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是事假日,也应按合同规定的30天来计算工资扣除,这意味着每天的工资是月工资除以30。但是此种情况下其实本身30天的工资核算方法就是错误的。应当予以纠正。

3、劳动法对事假工资有何规定?

中国劳动法规定,除非劳动合同或公司政策另有规定,通常事假是不带薪的。这意味着员工在事假期间一般不会收到工资,但具体计算方式需参照合同和公司规定。

文章版权归“明律网”www.soslaws.com所有。发布者:丁律师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oslaws.com/p/4505/

(0)
丁律师的头像丁律师管理员
上一篇 2024 年 5 月 22 日 下午10:31
下一篇 2024 年 5 月 22 日 下午11:18

相关推荐

  • 公司规章制度中的职业健康管理

    公司规章制度中的职业健康管理非常重要,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、减少病假天数、提升公司形象、降低医疗成本、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留任率。其中,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尤为关键。员工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下,能够更专注于工作,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,这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生产力和盈利能力。通过健全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,公司不仅能够保护员工的健康,还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,这对于企业…

    2024 年 7 月 4 日
    38600
  • 打官司之前要准备哪些

    1、了解法律法规,2、搜集证据,3、确定诉讼目标。其中,了解法律法规对整个诉讼过程尤为重要。只有在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法院判例的基础上,才能确保你在法庭上有充分的依据,从而提高胜诉的概率。了解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阅读相关法律条文,研究相似判例,咨询专业律师等。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,不同的案件类型需要遵循不同的法庭规则和法律程序,因此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…

    2024 年 5 月 27 日
    89900
  • 工伤伤残等级鉴定的法律救济途径

    工伤伤残等级鉴定的法律救济途径包括申请行政复议、提起行政诉讼、申请劳动仲裁。申请行政复议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法律救济途径。当你对工伤伤残等级鉴定结果不服,可以向上一级行政部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,该行政部门会重新审查鉴定结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。如果行政复议结果仍然不满意,可以进一步提起行政诉讼,通过法院的司法审查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行政复议的优点在于其程序简便、时间…

    2024 年 7 月 4 日
    79500
  • 工伤认定的法律基础与程序

    工伤认定的法律基础与程序主要依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》、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等相关法律法规。工伤认定的法律基础包括劳动关系、工作场所、工作时间和工作原因的四大要素,程序则涵盖申请、调查、审核和决定四个步骤。其中,劳动关系的存在是工伤认定的前提,只有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劳动关系时,工伤认定才有法律依据。因此,确保劳动合同的签署和执行是工伤认定的关…

    2024 年 7 月 4 日
    76500
  • 绩效考核中的反馈与改进机制

    在绩效考核中,反馈与改进机制至关重要,因为它能够帮助员工了解自身的表现、明确改进方向、提升工作效率。具体来说,有效的反馈机制能够提高员工满意度。当员工能够及时获得建设性的反馈,他们会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重视,从而更有动力去改进和提高。此外,反馈也能帮助管理层更好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困惑,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支持他们。一个良好的反馈与改进机制不仅能够提升个…

    2024 年 7 月 4 日
    59400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133-9079-1525

在线咨询: 法律咨询   

邮件:dingchuanming@126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微信扫码
欢迎来到南京明律律师网,执业经历10年以上专业律师,解决法律问题经验丰富。